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生态调控团队
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态调控创新团队官方网站!
首页 信息发布 科研进展
植保所生态调控团队在果园害虫生态调控技术上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2-11-09
浏览次数:0

近日,植保所生态调控创新团队与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在国际农业领域知名期刊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IF=6.576Q1)发表了题为“Intercropping flowering plants facilitate conservation, movement and biocontrol performance of predators in insecticide-free apple orchard”的研究论文(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340 (2022) 108157 ),通过在果园中间作四种功能植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苹果蚜虫的发生。

 

图片 1

苹果黄蚜是危害苹果的一种重要害虫。目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年平均施药次数高达8-12次。但化学农药的滥用导致的“3R”(抗药性、 再猖獗、残留)问题尤为严重。因此,为了实现现代果园害虫的可持续控制,基于害虫生态调控原理,在果园内合理配置功能植物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之一。然而,很少有研究揭示,种植于果园内的功能植物能否成为天敌加工厂,持续性地涵养天敌;是否能够成为天敌驿站,可以转移到靶标果树上进行控害;是否能够成为生态良药,对靶标害虫(苹果黄蚜)进行有效调控。

针对上述3个科学问题,生态调控创新团队在山东烟台苹果园内镶嵌种植了4种功能植物(蛇床草、油菜、长柔毛野豌豆与荆芥),系统地探究这些功能植物对天敌的涵养能力、转移扩散过程及其对苹果黄蚜的控害能力。结果表明,果园中间作的四种功能可涵养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多异瓢虫,中华通草蛉,黑带食蚜蝇与三突花蛛等6种天敌,其中蛇床草涵养天敌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比为53.6%2020年)和68.9%2021年)。基于微量元素(Rb)标记技术,发现蛇床草种植区中华通草蛉的转移率分别为74.2% 2020年)和 80.1%2021年);异色瓢虫的转移率分别为在79.5 %2020年)和84.1%2021年)。进一步通过罩笼试验,显示种植功能植物后果树上天敌可以抑制苹果黄蚜的发生,其中蛇床种植区控害指数相对最高,分别为0.792020年)和0.80 (2021)。该研究表明,苹果园间作功能植物可以涵养天敌,并转移到果树上,从而增加了果树上天敌的数量,控制苹果黄蚜的发生危害;为开展果园害虫生态调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图)。

植保所不老松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兴瑞博士研究生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生态调控团队李卓博士、袁一杨副研究员为论文作者之一,戈峰研究员和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肖云丽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CXGC2021B11)和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XDPB16)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gee.2022.108157

图片 1

苹果园镶嵌种植4种功能植物(蛇床草、油菜、长柔毛野豌豆与荆芥)涵养天敌(图左)并转移到苹果树上控制苹果黄蚜危害(图右)的示意图